龙瓯塑料|防玻纤外露剂PFE|流动性剂|尼龙流动性剂|PC流动性剂|抗浮纤剂|MCA阻燃协效剂|脱模剂

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介绍

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的对象为发动机、变速箱和空调等系统,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新增了动力电池、电驱动等热管理对象。燃油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空调制冷系统,和以发动机为热源的座舱暖风系统。其主要零部件包括机械式空调压缩机、膨胀阀、蒸发器、冷凝器、以及发动机暖风系统等。而新能源汽车(电动汽车)包括座舱、电池、电机电控热管理。座舱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冷风、热泵暖风或PTC暖风,具有加热和制冷需求,主要零部件包括电动压缩机、电子膨胀阀、蒸发器、冷凝器、热交换器、PTC或者热泵冷凝器等。




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空调热管理系统、电机电控冷却系统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模块或者总成,由上游水泵、冷凝器等零部件组装而成,为下游整车提供功能安全和使用寿命的保障。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产业链中产品更复杂:由于其热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、实现方式相较传统燃油汽车发生了较大改变,其对于零部件节能性、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相对更高。上游零部件中新增了Chiller、PCT加热器、四通阀等零部件,中游热管理系统中的热泵空调系统、电池冷却系统使得系统复杂程度进一步上升。


#02  
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


新能源车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=电池热管理+汽车空调系统+电驱动及电子功率件冷却系统。


  • 电池热管理:作为核心部件,电池的温度是影响其安全及性能的关键因素(最佳工况温度在20-35℃),过高或过低(低于0℃)对电池的寿命存在负面影响。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,温度过低可能造成电池容量和功率的急剧衰减以及电池短路;温度过高则可能造成电池分解、腐蚀、起火、甚至爆炸。动力电池系统需配合复杂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维持工况温度,为电动车完全新增部分。


  • 汽车空调:不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,都致力于满足终端消费者的日益上升舒适性需求,汽车驾驶舱的热管理技术也变得尤为重要。对于制冷,新能源车与传统车原理相近,差异在两点,一是传统车压缩机可由发动机驱动,而电动车由于动力源变为电池需使用电动压缩机;二是联结方案上,传统车动力系统与空调制冷过程较独立,而电动车电池与空调冷却系统通常联结。对于制热,传统车空调系统加热借助发动机的余热,电动车需借助PTC加热(冬季使用续航受较大影响),未来制热效率更高的热泵系统是趋势。


  • 电驱动及电子功率件热管理:在新能源车高电压电流运作环境、智能驾驶技术日益复杂背景下,电机电控及电子功率件等耐受温度低的部件对散热要求高,需额外添设冷却装置。


电动汽车在冬季续行里程变短是目前实际应用中的最大问题。尤其是在北方气温低于零度的情况下,续航里程大幅降低,直接影响车辆的使用。蓄电池在低温环境下,充放电能力会严重降低 ,导致续行里程大幅缩水。若对蓄电池进行加热,使蓄电池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区间,就可以使车辆续航里程得到提升。


影响续行里程变化量最大的因素是行驶车速和环境温度,当车辆行驶时速大于60 km后 ,速度越高耗能越高。当环境温度处于零度以下时,温度越低耗能越高,当气温在-10°C时,车辆续行里程相对于气温22°C时会降低近一半。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车内加热消耗了较多的电能。现代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非常重要。很多车都十分重视热管理,尤其在冬季,相对于普通的纯电动汽车,优秀的热管理系统的可增加15 % ~ 18 % 的续行里程。PTC结构简单、成本低,是目前汽车市场主流的制热部件,但其存在能耗高的先天缺陷。热泵虽然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,但是常温下能效比(COP)超过2,理论能耗仅为PTC的一半左右,但是以R134a为冷媒的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效果较差,仍需PTC辅热。



_

热泵空调

PTC加热

工作机制

车外吸热运入车内

半导体加热

主要零件

电动压缩机,四通/八通阀、换热器

电动水泵、PTC加热器、贮液罐、暖风芯体

特点

节能但在低温环境下制热条件差,需要PTC加热辅助

温度使用范围广、耗电

价格

代表应用

特斯拉 Model Y Octovalve系统

Model3

热泵空调和PTC加热的差异


目前使用最广的制冷剂为R134a,更环保R1234yf冷媒的热泵可兼容现有热泵主要零件,技术替代成本低,但美国杜邦和霍尼韦尔的专利仍在保护期,成本较高。R744(二氧化碳)冷媒热泵在低温情况下的制热效果更优,但需要对系统进行耐高压的重新设计,技术替代成本较高,这也是限制该技术量产上车的主要桎梏。但受R744极低成本的驱动,目前业内已有部分企业开始布局该冷媒,未来极可能成为主流技术方向。CO2作为一种较新型的空调制冷剂,由于其化学性质与传统制冷存在较大的差别,因此其运行条件也与传统制冷剂存在较大差异,对管路要求将会更严格:


  • 耐高压:R744(二氧化碳)冷媒运行压力、温度远高于传统制冷剂;


  • 耐高温:R744(二氧化碳)冷媒连接结构扣压时很可能形变开裂;


  • 耐油:R744(二氧化碳)冷媒与水等介质接触后容易形成腐蚀性;


  • 低渗透:R744(二氧化碳)冷媒容易与润滑油、橡胶等相互作用,降低管路可靠性。


联系我们

地址: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后林工业区

邮编: 325403

联系人: 黄经理

手机: 13868332170

邮箱: cto@loongou.com

联系我们